Warung Bebas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裝置管理員+DevCon [一] 復原安全移除的 SATA/USB 硬體 ‧ 查詢 Hub 負載


有沒有想過,裝置管理員 (Device Manager) 除了安裝驅動程式外還可做甚麼?



Device Manager, 裝置管理員的另一面


  • 錯手移除之 USB/SATA 裝置,無需重插便可復原?

  • 避免 USB Hub 超出負荷?

  • 移除不能移除的驅動程式?

  • 顯示比「隱藏裝置」更隱藏的裝置?


還有...



  • 光碟機消失了,不是硬體故障?

  • 判斷不明裝置有比用 Google 更快的方法嗎?

  • 裝置管理員的命令介面 devcon.exe 可以令到電腦更省電?

  • ...更多



這系列介紹各種用來解決問題的裝置管理技巧。


[2009-12-30 更新] 新增 devcon 用法作對比。



本篇目錄:



  1. 介紹「裝置 (依連線)」檢視模式 — 找出硬碟駁在哪個控制器

  2. 「依連線」的實用技 — 已安全地移除的 USB/(e)SATA 裝置,無需重插或重啟就能復原?

  3. 查詢 USB 裝置耗電量 — 避免 USB Hub 超出負荷

  4. 「依資源」查詢裝置 — 找出哪些裝置在共用 IRQ






1. 介紹「裝置 (依連線)」檢視模式


— 找出硬碟駁在哪個控制器


全賴 SSD 加入競爭,現在我們能以低廉的價錢買到海量大小的硬碟。如希望安裝很多硬碟但插槽不足,一般都是加儲存控制卡來解決。但當有朝一日要拆掉其中一個時,面對著一堆硬碟,恐怕已忘掉哪個才是要找的了。

那時可以使用裝置管理員內的「檢視」→「裝置 (依連線)」模式:



Device Manager By Connection



圖中電腦內駁著硬碟的控制器有四個(以 標示)。假設要找出 WD 200G 硬碟,我便知道駁著 Silicon Image Sil 0680 控制卡的那個就是了。用「裝置 (依連線)」檢視模式就可以一目了然。



其實除了硬碟,任何會「纏繞束縛」的裝置都適用。



知多一點:「裝置 (依連線)」模式內所顯示的次序是由隨插即用管理員在開機時所偵測出來的,依照裝置 (devnode) 在電腦中的連線方式來顯示,這結構名為 Device Tree





2. 「依連線」的實用技


— 已安全地移除的 USB/(e)SATA 裝置,無需重插或重啟就能復原?


不知道你有沒有試以下經驗 - 在萬事俱備、千鈞一髮之際,發覺按了...



Safely Remove USB

...按了的並不是想要移取的,而是另一個裝置?例如是掃瞄器,內置式的如讀卡器、熱拔插硬碟或光碟機( eSATA) 等... 那感覺是多麼沮喪...!因為你知道要將掃瞄器帶回來便要重新拔插 USB;將內置式東西帶回來更需要重新開機!
為此,在這裡介紹一個可將移除了的裝置帶回來而無需重新拔插的方法。




i.「檢視」→ ii.「裝置 (依連線)」→ iii. 在黃色符號裝置之上的 USB Hub 按右鍵 → iv.「停用」:



Uninstall USB Hub

(註:每當「安全移除」了裝置而又未拔除,在裝置管理員內都會出現黃色符號。)



重點是,停用了該 USB Root Hub 後,再次按右鍵 →「啟用」,那裝置就會回來了。


eSATA 也可用同一方式弄回來,只不過要將上圖「停用」和「啟用」的 USB Root Hub 改為在該硬碟之上的 ATA Channel。



技巧:對於鍵盤愛好者,想單手移除裝置的,可以製作一個捷徑連到
「control hotplug.dll」,再指定一組快速鍵執行該捷徑即可。


Devcon 方式:進階用者只需一句指令來達至復原的效果:




USB: devcon restart @USB\ROOT_HUB*


eSATA: devcon restart @PCIIDE\IDECHANNEL*




請注意所有的 USB Root Hub 都會重新啟動,所以要確保沒有重要工作在用 USB 進行。至於 eSATA 經測試則沒關係,因為使用中的裝置似乎是不受影響的,所以不會發生 Windows 系統磁區被卸載的情況。




以上的指令利用裝置管理員的命令介面「devcon.exe」(下載),詳細的使用技巧有機會將在別的篇數專題介紹;暫時我會在每個技巧中加插 devcon 的對比做法,先交代其概念。


檢視命令提示字元範例












3. 查詢 USB 裝置耗電量


— 避免 USB Hub 超出負荷



「一個 USB 的 Hub 最多只能提供 500mA 的電流。如此的電流已足以驅動許多電子設備,不過連接在總線供電 Hub 的所有設備,需要共享 500mA 的電流額度。」 — 維基百科


有沒有使用無外接電源的 USB Hub?如有便要注意所連接的裝置的耗電量合共有沒有超出 500mA 了。



i. 到「檢視」→ ii. 同樣是「裝置 (依連線)」→ iii. 找出 USB Hub 並按右鍵 → iv.「內容」:



Device Manager USB Hub

上圖由「裝置 (依連線)」模式可清晰見到 Generic USB Hub 附於底板內建的 USB Root Hub。



Device Manager USB Hub Power


以上的例子為一普通 USB Hub,插上 Hub 的有兩個裝置,從資訊得知它們合共需要 400mA,並沒超標。



知多一點:USB 3.0 的供電量有所提升,達至 900mA。
(底版生產商 Gigabyte 更將部份新型號提升至 1.5A。)






4. 「依資源」查詢裝置


— 找出哪些裝置在共用 IRQ



在學校工作的兩年,試過一次要為電腦室的二十部 hp Compaq d330 MicroTower 電腦製作映像檔,可能該校資源緊拙,那時 (2007年) 仍在使用 Ghost 7.5 企業版。我發現只有這個型號的電腦在網絡起機時會卡在 DOS 黑色畫面。深入 Google 後發現當它內置的 Broadcom LAN 卡和 SATA 控制器共用同一個 IRQ 便會有問題。(那應是當今難得一見的 IRQ 問題呢!)



i. 到「檢視」→ ii.「資源 (依類型)」:



Devices By Type IRQ Conflict

證實 IRQ 是一樣後,因為是隨插即用裝置,不能在 Windows 內調整 IRQ,需要重新開機進入 CMOS (BIOS) 才能把它們分開。(請注意圖片只作參考)



知多一點:Windows 自 98 開始全面支援 ACPI,只要 BIOS 和裝置支援隨插即用
作業系統可自行調配資源,絕少會有衝突問題。




Devcon 方式:我們可使用 devcon 的 resources 參數,輸入多個裝置 ID 以檢視其資源調配情況。(由於今次包含了保留字符 & 關係,務必要以雙引號包著。)




devcon resources "*VEN_1022&DEV_2000*" "*VEN_80EE&DEV_CAFE*"


檢視命令提示字元範例












感謝閱讀~ 喜歡的話請訂閱支持一下。如欲轉載,包括一條到這頁的連結即可。



第二章預告:



  • 光碟機旁出現黃色感嘆號 — 讀不到光碟竟是軟件問題?

  • 不經解除安裝程式,徹底移除驅動程式 (XP 和 Vista/7 兩個不同的方法)

  • 檢視比「隱藏裝置」更隱藏的裝置

  • 認識裝置識別碼

  • 以 Devcon.exe 命令工具更快的完成上述工作


你有沒有些想知的技巧? 歡迎告知。



Attribution: wanderSick's Tech Notes | 2009.12.20 | TN #002




歡迎用以下方式儲存或分享本文:

















Share

















Friday, December 11, 2009

如何建立成功的 Blog [一] 內容 ‧ SEO 搜尋器優化


網誌、博客、部落格,還是你喜歡 Blog 呢?
註解:雖然「兩岸四地」,其實都一樣。(沒有弦外之音啊,是你亂想...)




前言 (廢話)



基於近月受到身邊很多人、事影響,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目標,決定了將自己的 blog 做好一點。(orz!) 想了又想很久,不知不覺已形成數篇部落格/博客/網誌技術入門文章,那就此與各位分享。



不知是否我們炎黃子孫較自私,不夠開放,在工作的幾年中所獲得的知識多是從自己看書、研究、Google 得來,而且最好的知識都是從英文書和英文網站得來,因此發現其實有不少華文沒人做過的事都值得做,與各位分享。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証明自己能否認真、堅持做成一件事。好,這樣說了後,如失敗我應會很丟臉的了。



廢話到此,進入正題 - 部落格成功所需的一些要素。


[2009-12-25 更新] 新增多張圖片和描述。輕微修正。




談內容


Lost in Traffic, Mong Kok
順帶提醒一下:如果使用了 CC 圖片,版權問題都要注意呢。如我放上 Flickr 的這張,像這網誌般連結到來源已是較好的 Attribution 做法了。


易明為首要,寫作手法應盡可能深入淺出。最受歡迎的網站,所談的內容往往都是以一般人為對象。如外國軟體教學網站 How-To Geek,它不止文字上做到這點 (有極詳細的步驟);豐富、美麗的圖片令到就連新手都不畏懼 geeky 知識。如我們能將難明、有用的東西以簡單方式展現出來,定能做到與別不同,吸引最多讀者。



內容、宗旨一定要有獨到之處。以小弟為例,運用軟體以改善維修過程就是我的特色。之前在那大公司工作,師傅們都習慣硬件主導的維修方式,而我的技術正正填補了這個空間。維修是一個又一個技巧的累積,熟練後,便成為師傅;而我將毫無保留的把與別不同、無人願意公開的技巧都放在 blog,希望一般用家也有所得著。


如果內容不是獨一無二該怎麼辦? 那至少也要加入個人特色,如獨特的見解。例如不少知名部落格的轉述文章都是經資深作者消化、重點剖析、本地化然後再呈現的,所以會更易明,其閱讀價值甚至比原文更高。「電腦玩物」就是當中的表表者了,舉個例,試比較這篇文章原版的區別,便會發現中文版的作者除了額外點評外還在本地化上花了心思 ── 搜羅最佳中文文章來取代原版英文的連結。


讓讀者感受到宗旨是重要,可是宗旨不是說給別人知的,而是給我們寫 blog 的,對自己寫好文章的承諾和堅持 ── 人們要由文章中感受到部落格的宗旨。有熱誠,自然有好內容。


為文章生色



一張好的圖片可令沉悶的技術文章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所以每篇最少都會有一張圖片,如自己製作不了,符合授權的圖片可往 CreativeCommons (CC) 搜尋內找。


關鍵字與讀者



在本文發表這一刻,本網域 Blogspot.com 是去不到的。那是要叫 Blogger 用戶放棄大陸的讀者嗎?



還是想回應一下主題圖片說明,所謂「弦外之音」確實是有的。Blog 的目標讀者是來自何方,文章的用詞亦要當地化以合乎當地讀者的口味;夠親切,不用每每讀到一兩句就被陌生方言卡住,畢竟不是人人都那麼開放、共融的。然而有些情況卻是你想 target 也不能 ─ 兩大 blog 平台網域 Blogspot.com 和 WordPress.com 在「簡體中文讀者的地域」都是有些時候去不到的。無論如何,假設繁體中文網誌的一般目標都是看得懂繁體字的台灣、香港、澳門讀者,那麼就這篇文章來說,我可以主攻「部落格」(台灣用語) 和「blog」(港澳) 這些關鍵字,而減少「博客」(主要是大陸) ─ 視乎所寫的網誌內容,針對目標讀者變改行業用語。然而這跟本是必須的,否則又怎可讓那些讀者以他們慣用的字詞找到你的網頁?



更多關鍵字、內容取材和優化的技巧會在下面個人認為很有用的 SEO (搜尋器優化) 部份詳述,不過在繼續閱讀之前要明白一點——就算技術多高,對一個網誌來說只是輔助,內容才是王道;接下來所談的技巧要有好內容為前提才會有用。





談搜尋引擎最佳化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SEO)




「各位大大求救啊!! 我 XY!#$^...了!」



搜尋器不是人,我們不能採用在討論區中發問般的手法;我們不只要吸引人,更要吸引搜尋器,所以思考方式也要略改一下。



首先,文章標題的命名是極重要的一環,因為不論是搜尋器或用者都好,很多時都是憑標題來決定要不要採納網頁。一個好的標題沒有廢話,要做到簡而精;如能夠採用競爭不大但又關鍵的字眼,header tag 和內文 (尤其是首段) 又有很多相同的字眼,網頁便有機會成為 Google SERP (搜尋結果頁面)之首。例如小弟的小手作:Enhanced Command Prompt Portable 是 Command Prompt Portable 的增強版,然而因為沒有人替 Command Prompt Portable 做增強,所以順理成章,文章躋身了「Command Prompt Portable」搜尋結果頁面的頭版。所以,文章取材如果夠獨到,沒人做過,搜尋器也會把它排得高的;就算內容不是獨一無二,也要由標題上花點工夫。(關鍵字要有價值才有意思,還有要靠一點 backlinking,下面「Backlink 對 SEO 重要性的影響」會補充。)


網頁檔案命名



重要的除了標題,網頁檔案名稱對搜尋器同樣是一種「標題」。對於 Blogger 的中文用者(如我),他們沒法控制檔案名稱。注意這裡強調是中文,因為英文的 Blogger 文章是沒有問題的;Blogger 本身也會做 SEO,英文的標題可產生出英文的檔案名稱,但中文標題就不可以產生中文檔名了。(可能是因為使用非英文字命名網頁檔案是 bad practice;以英文並且有意思的字命名才是 best practice。) 因此,建議使用 Blogger 的華文用者先以英文標題發佈一次文章,然後再以中文標題更換,這完全是出於 SEO 考量。留意到這點是因為有時也會撰寫一點英文文章:



[英] - http://.../my-customized-command-prompt-portable.html

[中] - http://.../blog-post.html


同一篇文章,不同語言,一比之下竟有如此分別。



而對於 WordPress,這不是問題,因為 WordPress 能從中文的標題生成中文的「檔名」。



關鍵字之分歧




Adwords Keyword Tool
「Command Prompt Portable」例子的數據,相對其他關鍵字完全沒有競爭,搜尋量低所以容易得手,但可見若要做到另一關鍵字「Command Prompt」SERP 之首就極難了。



多些採用適當的關鍵字能提升網頁的相關性 (relevance)。傳統的搜尋器 (如 Yahoo!、Bing) 對關鍵字的處理暫時仍不如 Google 般「聰明」。前者只要盲目的堆砌暫時仍可使到網頁排名上升,相反 Google 則會懲罰濫用關鍵字 (keyword stuffing) 的網頁,降低其重要性。此外,Google 懂得彈性處理同義詞 (synonym) 的搜尋結果,務求令用者得到最相關的資料。



那麼是否仍要為了 Yahoo! 等等而堆砌關鍵字? 這要視乎地方,例如在港台,Yahoo! 仍是最受歡迎的搜尋器。但長遠呢? 個人認為或許不必了,因為 Google 本來就是其它搜尋器的傚傚者,相信有天它們也會「回到正軌」的。反而由於 Google 支援同義詞,不如減少相同的關鍵字,以同義詞代替;這樣除了可以避免懲罰,亦可使到更多不同方言的讀者更易搜尋到網頁。當然,用不同的字詞亦是令文章生色的寫作技巧,本來就不應忽略。(歡迎指教。)



說了那麼久,怎樣才能取得對網頁內容最適當的關鍵字? 除了像「內容」部份所說要站在用者立場想想他會用來搜索的字,我們還可利用網絡上的工具,如 Google 就提供了幾個,其中透過 AdWords Keyword Tool 這個工具便能得知對於指定語言、國家內某個關鍵字的競爭程度 (相對於 Adwords)、關聯性、本地搜尋量、全球搜尋量和同義詞等有用的統計資料。






用者優化



除了搜尋器,第二個要吸引的目標是搜尋器用者,即你我。作為用者,在搜尋結果頁面看到凌亂的標題除了不利 SEO,還影響觀感,第一印象怎容許差?所以為了保持標題簡結,我每篇文章的標題都不像一般網誌般會包含網誌的全名,即不是 「文章標題 | Wandersick's Tech Notes」而最多只會是「文章標題 | Wandersick」。同樣由於觀感,標題內若有英文字,首個字母我一般都會以大寫字母寫,即「blah | wandersick's tech notes」應為「Blah | Wandersick's Tech Notes」。另外 Blogger 網誌平台有個問題,就是預設會反而先顯示網誌名稱然後才到文章標題,即「Wandersick | 文章標題」,由於未知的 SEO 影響和觀感,Blogger 用戶可把以下的網誌 HTML 程式碼段落修改,使到標題能更好看:



<title><data:blog.pageTitle/></title>



改成



<b:if cond='data:blog.pageType == &quot;item&quot;'>

<title><data:blog.pageName/> | Wandersick</title>

<b:else/>

<title><data:blog.pageTitle/></title>

</b:if>



(請將 Wandersick 改成想要顯示在標題尾段的訊息,或甚至把它刪去來完全突顯文章標題。)





SEO 優化小技巧



副標題,或每段的 header 很可能含有標題容不下但又重要的關鍵字,不妨用使用 h1, h2, h3, h4, h5, h6 其中一個 header tag (標頭標記)包住,搜尋器會特別重視它們。(補充:裝飾性的元件和文字用 div 或 span,內文段落則用 p;整潔的程式碼有助 SEO) 例如在「簡化 IT 工作——八個 Windows 7 進階技巧」一文內的副標題全都比主標題更明確地描述內文,一定要以 header tag 包住才能使到搜查器正確判別該文的重點。



<h2>1. 資源監視器 - Resource Monitor</h2>



為無關的對外連結加上 rel="nofollow",以免 Google 搜尋器因頁內有太多連結而降低該頁的重要性,將重要性都送給那些所連結的網頁了。像是個人簡介、頁尾內的那些每頁都會出現的多餘對外連結便更應該加上。



<a rel="nofollow" href="http://.../copyright.html">CC 版權聲明</a>



因搜尋器的相片搜尋可帶來流量,圖片要以有意義的字來命名,並在 alt="..." 處填上簡短描述,搜查器便能從而標記圖片。img tag (相片標記)內的 alt 屬性原意是在圖片顯示失敗時讓用者仍可憑描述推測圖片內容;視力有問題的人則可透過螢幕閱讀器讀出訊息。



<img alt="五爪蘋果,蛇果" src="red-delicious-apple.png" />


在此要訴說一下 Blogger 平台的不是,因為 Blogger 沒辦法生成獨立於頁面的 meta 描述,而 WordPress 平台則有 head meta description 插件可以將內文首行自動生成每頁的 meta 描述。雖說 Google 的 PageRank 評分不在乎 meta description 或 keyword 值,但一些目錄服務、Yahoo、Facebook 連結分享和其它某些地方卻是會用到 meta description 的。(而由於 Facebook Share 依賴 meta description 關係,Blogger 文章有機會被 Facebook 錯誤摘取 。)


<meta name="description" content="本站提供一站式的...">


這是反面教材;不應在每頁填上相同的 meta description,否則用者有可能看不到搜尋器產生的內文摘要,而只是相同的描述。



建立網站地圖



甚麼?Backlink 有了但搜尋引擎仍找不到你的文章?如果不在使用一些能夠登錄搜尋器的 hosted service (如 Blogger) 而是使用自己的 CMS 和網域名稱,這問題便可能出現。我們可以利用一些 XML SiteMap 產生器 將包含所有網頁連結的網站地圖傳送到搜尋引擎指定的地方 (Google 網頁開發者工具Yahoo! Site ExplorerBing 登錄),主動請它們來「爬」你的網域。






Backlink (Inbound Link) 對 SEO 重要性的影響



Google 工具列的 PageRank 按鈕
Google 工具列的 PageRank 按鈕



改變自己永遠比改變別人容易;其實除了將自己的文章優化,SEO 更重視的是 backlink,即自己 blog 的文章在網上社區得到多少迴響,有多少別人的網頁內含自己的連結。這就是 Google PageRank (即一直所提到的「重要性」) 的最大準則之一;多一個 backlink 等於多一張票,連結包括的文字越接近搜尋字越好。




人際關係很重要,如果能夠令到有名的網頁連到你的, 重要性便可提升,這就是為何有人將高 PageRank 網頁內的連結賣出的原因。我們可以多利用新一代 Web 2.0 的社交/分享網站,視乎想吸引外國還是國內的讀者群,可分別使用 Digg、Delicious 或推推王、黑米 (所以 AddToAny 這類文章分享插件才要放在當眼位置,讓讀者「推」你的文章)。如果懂得製片工具的更可利用 YouTube 影片連到你的 blog 文章,除了因為 Google 會將有關的 YouTube 影片排在有利位置,同時 YouTube 內的龐大社群也可發掘你、甚至在其他網頁內嵌該部影片,然而較少人把握到這點。另外,若能知道競爭者的 backlink 來源,而又可以使到文章同樣由那些地方連結過來,那重要性和搜尋優先度必然更高。有些網站如 Backlink Watch 提供 backlink 檢查服務,讓我們了解對手的 backlink 來源。(補充:自己的網頁則可以 Google Analytics 這類統計插件。)



Rel='nofollow' 的利弊


Yahoo Blog 垃圾留言
沒有採用 rel="nofollow" 的 Yahoo! Blog 平台仍吸引許多背後埋藏色情連結的機械式留言,目的都是為了提升「重要性」。



當然我們還可以多些參與論壇,例如解答別人的問題,和回覆 blog 文章時以自己的網址作簽名(何不在此留一個?),可是由於技巧被機械式濫用關係,自 2005 年起不少部落格或網站都因應 Google,在用戶的留言引入 rel="nofollow",即多一個 backlink 不再多一張票。雖然的確減少 blog 的垃圾留言,一種「自私」網主風氣卻漸漸形成。然而縱使如此,最重要的從來未變 - 物以類聚,你的文章或留言要能夠吸引到一群真正會留下來、會訂閱的讀者群,而不是被強迫路過的路人甲。這才是更正確的目標。(還是回到「內容才是王道」)。既然如此,不用怕沒有加上甚麼 nofollow 可能使重要性降低;不如慷慨些,反過來連到別人的部落格文章,對方若偵測到說不定也會連到你處呢!






過度「優化」適得其反



Meta Keywords 例子
不少網站仍為了優化 Yahoo! 等搜尋器採用 meta keywords。


SEO 的技巧要用得適可而止,例如不要以任何隱藏方式堆砌關鍵字 (除了在 meta keywords,雖然 Google 已不重視)、不要刻意種雙向連結 (Link Farm),否則若被搜尋器當成為垃圾或惡棍 SEO 技巧,被懲罰降低重要性,網誌可能就會「蹭蹬蹉跎」一段日子了。




如希望認識更多 SEO, 推薦你閱讀 seoMOZ 的《Beginner's Guide to 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本地的則推薦「家儒的網站」,那裡也有不少值得參考的 SEO 好文章。



小結



"Ignorance is bliss."


無知是福;一個知道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人會就此易收手不再追問嗎? 這樣說是因為當我們知道需要兼顧太多與寫作素質無關的東西,難免會感到有點沮喪。我也是愛困擾自己的那種人,所以在發表文章前也會簡單地為替搜尋器做點優化。若你是新手,看到這裡你一定會不止感到沮喪,因為在下一篇文章將會有更多 SEO 以外的技術你是需要處理的。



其實現在這一刻這些全都不用理會;先造好點內容,待文章產生巨大迴響後才擔憂吧!



下一章將會繼續談及更多技術,如網誌設計、功能 (widget) 與及個人簡介。如果喜歡的話,訂閱支持一下,謝謝!如欲轉載,包括一條到這頁的連結即可。



你知道一些 SEO 相關的技巧嗎?或者有任何補充或指正?歡迎提出。



Attribution: Wandersick's Tech Notes | 2009.12.11 | TN #001





歡迎用以下方式儲存或分享本文:

















Share

















Tuesday, October 6, 2009

10+個更有效學習的方法

註:這篇文章出自 TechRepublic "10 Things" 系列,作者為 Calvin Sun,由 Wandersick 翻譯 (為了一位朋友...)。




Studying
Image courtesy of scui3asteveo, on Flickr)






作為一個成功的 IT 專業人士,即使你的時間有限和不精於學,你也要有不斷追尋知識和新技術的基礎。Calvin Sun 給我們指路,帶來 12 個助於精通所學、吸收知識的方法。



He who ceases to learn is already a half-dead man.

– Louis L' Amour

(沒有繼續學習的他已是個半死之人)



持續進修對你的事業至關重要。科技和組織常變,那些改變令你需要作出相應調整。當你停止學習,新技術和對手都會躍過你。

這裡有些適用於各種科目,助你學習的技巧。



1: 次數勝長度



考試的前一天,你可以一直溫習五小時而不倦,可是,若你能在前五天每天溫習一小時,甚至半小時,出來的效果可能更好。定期的重覆使你的大腦學習,即是說儘管合共的學習時間較長,一次性的「填鴨式」學習不會比定時的學習好。所以,將焦點放在增加學習次數而非長度,你會好得多。



2: 主動學習,不要被動



溫習課文時,不應只關注那裡有甚麼,問問自己那個情況為甚麼會是那樣,問自己甚麼改變又會帶來另一種結果。例如,如果你在攻讀項目管理協會 (PMI) 認證,你讀到有關半途結束的專案,問問如果是你,會有甚麼不同的可以做。



最終極的主動學習模式是聯絡文章的作者有關於文章的問題、意見和建議。你未必會得到答案,但你的付出會增強學習。



3: 找個人連繫



如你能將學習內容關連到一些生活中的事,你的記憶會更鞏固。例如你的工作中涉及與供應商談判,你便研讀合約。你遇到一個法律術語叫「允諾後不得否認的原則 (promissory estoppel)」(指的是一個概念:有時單單一個承諾已受合同約束)。你可以對自己這樣說:「那就像上次我的妹夫答應送我一程到波士頓,所以我便沒有購買較便宜的機票,但他在最後一刻食言,於是我不得不購買更貴的機票了。真是他媽的!」



4: 利用所知



如果你正嘗試學習一種新概念,想想怎能將那概念關連到一些你已知的東西。這樣說吧,你是一位金融分析師,正在試圖弄清楚網絡保安,當學到防火牆時,你便可以將它比喻為銀行的出納員。又或者在學習有關邏輯視點和數據時,可以比喻為 iPod 上的實體歌曲檔案 vs. 播放表內的虛擬歌曲。



5: 運用知識



要留住知識,你便要運用所學。如你現在的作業與所學無關,去跟老闆談一談有否調整的可能性。否則,把握主動權,自願參與一些義務專案。你將可以鞏固你的知識和增廣你的視野。



6: 授你所學



精通一門學問的最佳辦法是教,因為你不止需要知道學了甚麼,你更須要有解釋的能力。當你在備課時,你會明瞭有哪些地方你需要刷新。而且當你在教授或演講時,你可能會被問及一些會令你深思學習內容的問題。



7: 讓別人批評



如成語「熟能生巧」所說,要多練習才完美。事實是,除非有人察覺到並更正你,再多的練習可能只會帶來無盡(練習)而非完美。間中請教一下了解你的學習範疇的人。那個人或會是指路明燈,或能更正你錯誤的見解。



8: 定下可實現目標



如果你為自己設下目標,寫下它們吧,你會有更大機會精通所學。那些目標要實際,這才不易令你感到挫敗,但你亦要全神貫注以達成它們。在你達成後,把它們從清單劃去。



9: 不要只讀,要寫筆記



透過製作筆記,你便能在學習過程中帶動自己的參與性。將東西寫下可加強你對學習內容的了解。製作的時候,你可以圈出你的疑問,甚至與作者間的分歧。這樣會比單單閱讀獲益更多。



10: 撰寫與學相關的文章



撰寫所學近同教授所學,除了你一般都不用與學生作即時交流之外。儘管如此,寫作的過程迫使你驗明你的知識。如果寫得好,可以使你提升專業視野和曝光,更可能為你賺取額外收入。除此之外,沒有東西比得上在刊物上見到自己的名字。



11: 利用 iPod



你的 iPod 不止能播放音樂,它也可以播放講座內容。你可以找到甚麼與你課程有關的網播 (podcast)?iPod 同步了後,你便可以在乘車或候車時聽。將 CD 轉為 iPod 格式又如何?那樣做可以令你無需在車內放備一堆光碟,還可以減低遺失和弄壞的風險。



12: 逐步來



吃大象的方法,如謎語謎底,是每次一小口。你是否正從一段很長的音頻檔案學習?能否利用一些音頻編輯器,如 Audacity,將那個檔案分割成多個細小檔案(我們能咀嚼的大小)?*這樣做,你便可以較易重溫要點,因為你只需重繞一個細檔,而非大檔。



*這些建議假定你遵守和履行任何可能存在的版權限制。




歡迎用以下方式儲存或分享本文:

















Share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簡化 IT 工作——八個 Windows 7 進階技巧


這篇文章原為 HKEPC 09 年活動「Windows 7 新功能、新發現」的參賽作品,後來加多四個技巧便成這篇文章。




1. 資源監視器 - Resource Monitor




Windows 7 的資源監視器被大幅增強,整合了同門 Sysinternals Process Explorer 不少進階功能。例如以往檔案如因被某些程式佔用而不能刪除,因不知道是哪個程式,我們非透過第三方軟體解決不可;現在可透過「搜尋控制代碼」(Associated Handles) 找出真凶。



Resource Monitor in Windows 7, Search Handle

技巧:在開始搜尋輸入「perfmon /res」或「resmon」可執行資源監視器





2. 電源設定工具 - PowerCfg



PowerCfg 是進階的電源設定工具,因指令煩多和沒需要,以往較少會用到,但 Windows 7 的 PowerCfg 新增有用的電源效率報告功能,主要用以分析軟硬體和周邊裝置能否配合省電模式運作 (如 Selective Suspend),以節省電費或提高手提電腦的續航力。例如報告中可以找到防礙 CPU 進入省電模式的裝置和驅動程式、在系統閒置時佔用資源過多的程式的詳細資料、所支援的睡眠模式等,但最有用的功能可能就是偵測電池充電足不足所標示的容量 - 隔一段時間再執行便可比較前後來得知電池的耗損情況。


Power Efficiency Report in Windows 7, PowerCfg Energy

技巧:存取功能的指令為「powercfg -energy」




3. 啟動修復選項 - Startup Repair



很多時就算知道只是小問題,當遇上電腦開機失敗的話 IT 人員都不得不走到用家電腦面前,因為電話中指示太麻煩。「啟動修復選項」是自 Vista 就有的一系列自動修復作業,放入安裝光碟執行程式後它便懂得診斷和解決。現在再不用光碟,這麼實用的功能終於首次內建於 Windows 的新安裝!以後當入不到 Windows,程式便自動執行,IT人員終於無須再「無事東奔西走或者講到口水乾了」。



Startup Repair in Windows 7


技巧 1:如欲停用功能,可用「bcdedit /deletevalue {current} recoveryenabled」

技巧 2:如欲將系統修復工具燒錄成可開機光碟片,可用「recdisc」





4. 開機選項設定工具 - BCDBoot



自 Vista 以來,Windows 改用 BCD 作為系統開機選項的格式,因為不再是純文字,要用 BCDEdit 工具才可編輯,不過並不簡單,例如以往若要將作業系統由一台機移到另一台作多重開機便要用 BCDEdit 輸入一大堆指令,但現在 Windows 7 新的 BCDBoot 工具只需一行指令,而且就算目的地完全沒有開機檔案,它也能一併將所需檔案抄過去並設定好。


BCDBoot


技巧:在 PE 用 ImageX 部署後,用「bcdboot /s」安裝開機檔在指定磁區





5. 部署影像維護和管理工具 - DISM


DISM (Deployment Image Servicing and Management) 是結合舊版 WAIK (Windows Automated Installation Kit) 內多種工具再把離線及在線設置 Windows 的功能大幅加強後的一體化管理工具,首次內建於 Windows。以往慣常使用 Ghost 的我們若要更新 .gho 影像檔內 Windows 的 Service Pack 或者安裝驅動程式等,我們都必須將影像檔內容完全「倒」出來,登入其 Windows 才能進行設置,現在我們只需使用 DISM 掛載 ImageX 的 .wim 影像檔,利用其離線設置功能便可達成更改版本/授權碼、新增移除驅動程式/補丁/Windows 元件、設置無人值守安裝、設置介面語言/時區等等。完成後,只需卸載 .wim 並指示儲存變更即可。


除了.wim 外亦可使用其它離線 Windows 作來源,亦可使用 Diskpart 掛載 VHD,只要其中的 Windows 為 Vista SP1 或以上便可。(但 Windows 7 或 Server 2008 R2 才能支援 DISM 的所有功能)




PEImg, DISM

技巧:可使用 DISM /Online /Add-Package /PackagePath 指令
在非旗艦版或企業版下安裝語言包。(詳情)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又一破解 Windows 密碼保護 - Sneaky Win Intruder


Sneaky Win Intruder in Windows 7 PESneakyWinIntruder 在 Windows PE 3.0 下的運行畫面。






做電腦維修的,其中一樣常做的就是向客人查詢 Windows 密碼,因為 Windows 內的事件檢視器、當機報告 (Minidump) 等都是很有用的除錯工具。例如當見到事件編號 (Event ID) 為 7 的紅色交叉,硬碟編號是 0 (Harddisk0) 又顯示有錯誤區塊 (bad block) 的話便已可以確診有壞磁區 (如果之後又沒有了壞磁區,可能是硬碟自己修復了,但始終曾經出現問題)。另一方面,有不少有名的系統診斷軟體例如 Sysinternals Autorun 都是要 Windows 在登入後才能運作的 (如果 Windows 不能進入,其實仍可以用 Paraglider's Runscanner 在非登入時模擬登入狀態使用該些軟體,這個下次再談)。那是否表示如果聯絡不上客人維修便要延誤了嗎?客人的電話錯了怎辦?除了等他再打過來,其實可以主動點 - 強行登入 Windows!





坊間破解 Windows 密碼的方法和軟體破多,有窮舉法 (brute force attack),但不能準確知道所花時間,例如 Elcomsoft 便有能使用 CUDA GPU 加速的產品;一類是重設密碼的,例如使用 ERDCommander LockSmith 或 NTPWEdit 重設 Windows 密碼,這方法個人從沒有使用,因為密碼重設後難保不會讓客人懷疑或帶來麻煩,例如若客人有 EFS (Encrypting File System) 加密了的檔案,不用回本來的密碼是開不了的;另一類則不會更改密碼,直接進入 Windows,例如 Konboot、WindowsGate;一類則可製作一個新帳戶,用它來「為所欲為」也不怕。小弟常用最後一種,因為很重視個人私隱;使用客人的帳戶應可免則免。完成後只要刪除新建的帳戶便可消除大部份足印



這一種方法的代表者有「將 sethc.exe/utilman.exe 換成 cmd.exe」技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試過在登入時碰下 shift 鍵太多次之後 Windows 出現啟動相粘鍵的訊息?sethc.exe 就是那時執行的程式。而 utilman.exe 則是 Vista/7 登入畫面左下角的輕鬆存取功能。只要將它們換成 cmd.exe 就可以在登入畫面喚出由系統身份 (NT Authority\System) 執行的「命令提示字元」,然後在那裡輸入 lusrmgr.msc 或用 net user 指令就可以新增帳戶然後進入 Windows 了。



由於小弟偏好這個技巧,但坊間的軟體好像沒有一種是完全利用這種技巧 (近似的雖有 WindowsGate、Sala's Password Renew、Dc-PASS,但都不是利用 sethc.exe),所以小弟編寫了一些指令檔,在令自己對工作生厭之前將這堆刻板的步驟自動化... 接下來會介紹 Sneaky Win Intruder Type 1,以下簡稱 Swi 1。







注意:執行 Swi 前請確定它所依賴的程式已經放在 Swi 資料夾或者系統資料夾 (System32)。請參閱 Readme.txt。



Swi 1 所做的可以簡單分成三部份:



1 - 置換 sethc.exe



因客人 Windows 受密碼保護,首要是用另一個作業系統起機 (e.g. Windows PE),進入後執行 Swi1.bat。跟著指示做。過程中如果它偵測到目標 Windows 為 Vista/7,而且 UAC (User Account Control) 狀態為開啟,便需輸入「y」關上 UAC 以確保後期運作無誤。成功後可關機然後啟動目標 Windows,進入第二部份。




Sneaky Win Intruder in Windows 7在 Windows 7 下搜尋 Windows 的畫面;可輸入「s」進入此選單





Sneaky Win Intruder in NoName XPE在 NoName XPE 下的 Part 1 完成畫面

(在 Windows PE 1.x 下執行前需先從 XP 補回 attrib.exe 和 find.exe,放在 Swi 資料夾)





2 - 新增帳戶



在目標 Windows 的登入畫面按下 shift 鍵五次,在彈出的「命令提示字元」輸入「adduser1」便會自動建成帳戶。過程中它會問是否重新載入歡迎畫面,如新增帳戶後歡迎畫面仍未出現新帳戶,可輸入「y」。最後用以下的帳戶資料登入:



  • 用者:temp

  • 密碼:Password12! (區分大小寫)




Windows 7 logon screen, sethc.exe hacked


Windows 7 下的 Part 2 過程動畫


(可見 Windows 7 下些訊息未能正常顯示,但不影響運作,按任何鍵繼續便可)




※ 3 -
還原系統



電腦修好,是時候刪除帳戶、「抹掉足印」了!先打開命令提示字元 (cmd.exe),輸入「clean1」。(注意不要經 shift 鍵技巧打開,否則恢復過程可能失敗。)



至目前為止,帳戶已刪除,sethc.exe 已恢復,上次登錄用戶記憶已刪除 (僅在 AutoAdminLogon 項目沒有設定時)。這時候其實您的部分已經完成,餘下的將在客人取回電腦後首次登入時在背景繼續執行。但是,若該用戶沒有系統管理員權限,作業便會失敗 (透過 RunOnce 執行的原故)。儘管真的失敗了,
其實普通用戶也不會輕易察覺到剩餘的痕跡;若成功,UAC 將重新啟用 (若最初是開的),用者設置檔 (user profile) 和其餘遺留下來的程式將被刪除。



已試過能用在中文或英文的 Windows XP、2003、Vista、7,基礎系統為 Windows PE 1.x 的 (NoName XPE,Hiren's Boot CD),PE 2.0 (VistaPE),PE 3.0 (C7PE)。不過仍有一點 bugs,請參閱 Readme.txt。



最後,按此下載。(請注意 Part 2 指令錯寫為「adduser」,要知道應為「adduser1」。下一版本會修正。)








歡迎用以下方式儲存或分享本文:

















Share

















Saturday, September 5, 2009

增強「命令提示字元」綠色版

Click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您是否在 USB 隨身碟存放了很多命令列工具?


Command-line tools

作為系統管理員,您可能要隨身備用一堆有用的命令列工具。每當使用時,您首先要插入 USB 隨身碟,在目標電腦啟動命令提示字元,然後瀏覽磁區,確定程式位置後「CD」進去,最後啟動它。但您無時無刻都在使用,而且當程式數量、子資料夾不斷增加,您開始想會否有更簡單的方法 - 那就是命令提示字元綠色版 



命令提示字元綠色版 (Command Prompt Portable) 是又一個來自 PortableApps.com 的綠色軟體,它給我們一個可隨意自訂的命令提示字元;其中一種最有用的應用是設置 PATH 路徑到任何需要的位置。我們只需編輯在 CommandPromptPortable\Data\Batch 一個名為 commandprompt.bat 的批次檔,把 PATH 路徑設置為 e.g. %~d0\CommandPromptPortable\Exe、Sysinternals 等等我們把程式所存放的地方,%~d0 將自動成為 USB 隨身碟的根目錄。那麼,無論在哪台電腦,只要一打開命令提示字元,我們就可以立刻使用所有指令了!所以,與其對其它電腦的設置感沮喪,我們其實可以把命令提示字元和其設置隨身。



再進一步,這是小弟的增強型命令提示字元便攜版 (配合 PStart 作為啟動器)。




Enhanced Command Prompt Portable, ECPP 1.0, PStart
放在 CommandPromptPortable\Exe 根目錄的可執行檔 (.exe .bat .cmd .vbs...) 顯示為 file1.exe file2.bat ... 而資料夾顯示為 [dir1] [dir2] ... 因為量多的關係,小弟喜歡把程式分組 - 放進不同的資料夾。而用了這個指令檔後,只需記得程式的名稱 (在任何一個資料夾內) 便可以直接輸入並執行它,避免了要先進入子資料夾,而且再不用編輯 commandprompt.bat 來增加新 PATH 路徑;這指令檔實現了為所有包含程式的子資料夾動態設置 PATH 的功能。



一個可自選的功能是,只有當資料夾包含程式時才附加到路徑;這意味著 PATH 總長較短,消耗較少的記憶體,搜尋速度更快,但缺點是需要額外處理,啟動速度較慢。如要啟用它,請參閱 "commandprompt.bat /?"。



下圖顯示資料夾和路徑的關係。請特別留意綠線;雖然 UnxUtils 內有很多資料夾,但唯有 bin 和 wbin 被追加到 PATH 中。那是因為只有該兩個資料夾包含程式。



Command-line, Path


程式地點可不用理會,但假若不記得指令的名稱連要輸入甚麼都不知道該怎辦?可以首先用 DirC 或 ListC 命令看看子資料夾裡面有什麼。



這例子輸出 [Microsoft] 和 [PnP] 裡面有什麼 - "listc microsoft pnp"




ListC, ECPP

或者,以 DirC 輸出 Dir /w 風格 - "dirc microsoft netcat"

預設情況下,只有可執行檔 (定義為 .exe .bat .cmd .vbs...) 會被顯示。




DirC, ECPP



功能概要:


  • 隨運行時顯示歡迎訊息,同時列出放在 USB 隨身碟 CommandPromptPortable\Exe 內的程式;根目錄的 (.exe .bat .cmd .vbs) 顯示為 file1.exe file2.bat... 資料夾顯示為 [folder1] [folder2]...


  • PATH 路徑隨每次運行自動更新 (以檢測新程式)

  • 再不用編輯 commandprompt.bat 來增加新路徑


  • 只有包含可執行檔的資料夾會附加到 PATH,以節省空間 (可自訂)


  • 把不同命令列程式分類,放到不同資料夾 (以避免溢位)

  • 運用 DirC.bat 和 ListC.bat 列出指定子資料夾 [folder] 內的可執行檔,從而簡單地得知有甚麼程式名稱能輸入,e.g. "listc linux windows" (或 dirc) 將顯示所有在 [Linux] 和 [Windows] 內的程式

  • 指令檔不依賴特定位置;可把命令提示字元放在任何地方使用。




設置範例:


ECPP sample setup

(註:只有在 "Data\Batch" 內的 scripts 是小弟製作的)



您可以下載我的「Enhanced Command Prompt Portable」指令檔連同幾個免費的命令列工具一起使用。






※ 從「這裡」下載 | MD5: 3930227f85901741c7c20911a92dca3c






歡迎用以下方式儲存或分享本文:

















Share

















Sunday, August 16, 2009

繁體 Windows PE 3.0 (Windows 7 PE) 草擬及維修技術探討

微軟最近推出了 Windows OPK (OEM Preinstallation Kit) 和 AIK (Automated Installation Kit) for Windows 7 的 RTM 版。這兩套部署工具連同 Windows 7 DVD 都包括了最新的 Windows PE 3.0 (Vista 是 2.0,XP/2003 是 1.0-1.6)。小弟趕緊造了一套半製成品。



Startup of Windows 7 PE (3.0), C7PE


Desktop of Windows 7 PE (3.0), C7PE(圖一:登入選項,圖二:桌面和程式)



製作原因



小弟之前的工作之一是在客人面前測試他們帶來的硬體和組裝電腦,例如懷疑主板的內建網卡壞了,便可用包含所有網卡驅動程式和 Firefox 的 PE 測試。30 秒起機,一試,如果可以上網即便知道只屬 Windows 問題,節省重裝 Windows 來測試的時間。



另外也要維修電腦,有時是軟體成因的便需看看可否起動 Windows,如入到還要看看有沒有被密碼鎖上,兩種情況都需要支援 NTFS 的 Windows PE 幫助。首先,入不到 Windows 的可以在進入 PE 後用 nirSoft BlueScreenView 查看所有出現過的藍畫面,假如藍畫面是關於檔案系統或硬碟的 (UNKNOWN_HARD_ERROR、UNMOUNTABLE_BOOT_DEVICE),可以執行檢查磁碟工具 (chkdsk) 以檢查檔案系統和硬碟。想簡單點也可以直接使用系統還原 (Vista/7 可使用「系統修復工具」的「啟動修復」,它會自動偵測和修正包括檔案系統/系統檔案在內問題。XP 則可使用 Registry Restore Wizard,但只能還原登錄檔)。第二,如 Windows 被鎖上,便需使用破解密碼的軟體,有幾種方法甚至不影響已存帳戶的密碼 (WindowsGate、Sala's Password Renew、Sneaky Win Intruder),近乎不留痕跡。



還有就是安裝 Windows 了,我的同事不會用 winnt32 或 unattend 的方法裝 Windows。如果是 最流行的 XP Home 或 Vista Home Basic 中文版,因效率問題,會用 Sysprep 一般化了的 DOS Ghost DVD 而非新裝,而其它沒有製成映像的版本才會新裝。似乎和 Windows PE 毫無關係。但據我所見他們的 Windows 好像不能夠用在 AMD 系統,必需要 Intel CPU 和 IDE 控制器為 Intel 的系統,就算 nVidia/ATI/VIA 晶片組的 Intel 平台底板就不可以了。要解決這問題,可以在倒種後第一次啟動前用 Windows PE 起機,然後載入目標 Windows 的 SYSTEM 登錄檔(hive),然後有兩種做法,(1) 載入經「修改」的 MergeIDE.reg (參考微軟文章 KB314082) 或 (2) 用 Save Hardware ID 或 devcon 工具查看那塊底版的 IDE 控制器的硬體識別碼是甚麼,然後用登錄編輯程式直接更新「HKLM\目標Windows\ControlSet001\Control\CriticalDeviceDatabase」機碼內 ClassGUID 值開首為 4D36E96A,Service 值為 *ide 的對應選項。至於要解決 Intel 平台轉 AMD 的問題,都有兩種作法,(1) 修改「HKLM\目標Windows\ControlSet001\Service\intelppm」將 Start 值改為 4,或 (2) 這方法要在 Sysprep 時做的,方法是使用第三方軟體 OfflineSysprep 內的 AMD 系統修正功能 (Sysprep 不可用於 Windows PE;OfflineSysprep 是在 PE 環境執行的版本)。裝 Windows 小弟很少會用這兩個技巧,但在維修電腦時都間中會用的,因為不少客人壞機要轉底版(不同晶片組)但又不想重裝 Windows。還有想一提,因為新舊底版的驅動不同,在登入 Windows 後裝會很麻煩(例如最好要 PS/2 滑鼠和鍵盤,USB 的很可能需要等待其它驅動裝好後才會辨認),如果預先將新底板的驅動給目標 Windows 利用那就可以解決。這個可使用 SysPrep Driver Scanner 或 DriverPacks BASE 達成 (後者沒有試過)。



還有很多很多情況可以應用 PE 達成的。最後最後一點,曾經試過一次都是在替客人換新板後的舊電腦執行 Sysprep (目的是 Sysprep 的另一副功能 - 延長舊 Windows 的啟用期限,因為換底板後 Windows XP 命令三天內必須重新啟用),但執行前忘了使用 Keyfinder 抄下原有的產品序號,他正在途中來不及問他,但又必須要現場試給他看。Mini-setup / OOBE 需要序號才能繼續完成安裝,怎麼辦呢?最後突然想... 在 Windows PE 使用 Keyfinder 可不可以呢?原來是可以的!最後使用 nirSoft ProduKey (Keyfinder 同類) 搜尋 external Windows installations 就可以了。




Using Keyfinder in Windows 7 PE (3.0), C7PE(圖三:Sysprep 一般化後仍能使用 Windows PE 取回 Windows 的 CD-key)




為何不使用建基於 Windows XP 的 PE 1.x? 因為需要最新版的「系統修復工具」(對應 Windows 7) 和 BCDEdit 等支持。



為何不使用 DOS? Windows PE 的驅動 (大量儲存控制器、網絡、USB) 易找、支援較好 (支援 Windows 的大都可以了),程式多 (支援 Windows 正常版的大都可以了,最多需要抄多幾個 DLL 檔),應用空間大,隨著高速 USB 隨身碟流行,是開機碟未來的大方向;最新 Ghost Solution Suite 2.5 的 Boot Wizard 都預設以 PE 2.0 來做開機碟了,Hiren's Boot CD 9.7 開始都內置了 PE 1.6。



理想中的 project 工作清單


  1. * 設計給 USB 隨身碟結合 PStart (綠色軟體開啟器) 用 (CD 亦可)。PStart 內的程式便是 PE 內的程式,用者可隨意增減

  2. * 每次開機都會偵測隨身碟內的 PStart.xml 檔案,實時更新在「開始程式集」內的連結

  3. 起動快、佔記憶體少,因為將大部份程式*、驅動都放於主 .wim 外**,以佔用最少 PE的運作記憶體為目標。最低運作要求為 256MB,但建議 512MB 或以上 (*1 除需要關聯 zip, rar 等檔案的 7-zip. *2 以 DriverPath 方式,自Vista開始支援自動掃瞄子資料夾)

  4. * 如記憶體不夠,支援啟動虛擬記憶體

  5. 包括至今所有 mass storage controller (大量儲存控制器) 和有線網卡驅動 (來自 driverpacks.net)

  6. 如沒有驅動可由用者隨後加在隨身碟或光碟機「a-z:\driver」資料夾 (以支援任何未來的新晶片)。只要按下桌面上「啟動網絡」PENetCfg 便會開始搜尋、安裝

  7. 可以設定密碼保護登入 (利用 PreLogonConfig.exe,密碼保護後便更適合當成公共電腦用的還原分區)

  8. * 多種開機選項,可與 Ultimate Boot CD/Hiren's Boot CD 結合 (使用 Grub for Dos)

  9. 除了給隨身碟或CD用的軟體外置 .wim 版本,另設有軟體內置 .wim 的版本,為了適合 network boot (PXE) 用途和取代 Windows 7 C:\Recovery 內 winre.wim (啟動修復用途)

  10. 支援中文輸入法,包括舊式倉頡、速成、廣東

  11. * 支持執行 non-Unicode 簡繁體程式 (需切換)

  12. 支援 MMC、CPL (磁碟管理、地區選項等)

  13. 但除 MMC 外並沒使用 WinBuilder,不採用 vpeldr/7peldr (試過可能阻礙 USB、網卡在 PE 上運作)。不使用 explorer.exe,改用 BSExplorer (快和節省 100MB 記憶體,但沒有了「連上網絡磁碟機」功能,需由第三方軟體提供)

  14. 自行中文化 BSExplorer 工作列和開始功能表

  15. PE 和所有軟體盡量為繁體

  16. 補回一些 PE 沒有的 CLI/GUI 程式和 DLL 檔案,例如 devcon, fciv, telnet, nc, nslookup, 小畫家, 計算機

  17. 可上網(內置Firefox、Opera、MSN...)、倒種(Ghost8.3,11,11.5等/Ghostcast Server/ImageX/GImageX/DriveImage XML...)、部署 Windows XP/2003/Vista/2008/7/2008 R2 (內置 OfflineSysprep、XPSetupLauncher...)、救硬碟(用 PE 就不用拆走硬碟,內置GetDataBack、Partition Find and Mount及其餘十多個)、救機(Kaspersky、BlueScreenView、HDDScan、Everest、MBRWizard、TestDisk、ServicePE、RegistryPELoader...)、破解 Windows/網絡/應用軟體密碼(KeyReader、ProduKey、NTPWEdit...)、遠端控制 (Remote Desktop 7, VNC, Putty, WinSCP...)、檔案總管 (Free Commander、7-Zip Explorer、A43...)、一般軟體(Office、SHA/MD5 checker、Eraser、File Renamer、螢幕測試、Notepad++...),專業工具 (SysinternalsSuite、nirSoft Tools、Roadkil Tools、Windows Support Tools、Windows Resource Kits) 及更多。

  18. 還欠甚麼?


(「*」在前的為仍未完成的功能)



Windows PE 3.0 比舊版進步之處


  1. 更新了的指令,包括 BCDBoot, DISM, 支援 VHD 的 Diskpart

  2. 再不需要 peimg /prep 以犧牲 serviceability 來減少大小

  3. 內建 PE 2.o 沒有的 PPPoE 支援 (但怎樣使用?)


  4. WinBuilder Win7PE project 支援無線網卡*、DirectX*、.Net Framework* (* 因佔記憶體太多和運作可能有問題,不會採用)

  5. ...?




製作教學和所需工具



- Windows 7 繁體版 (因 WinBuilder 需要目標語系的 Windows 配合)

- WOPK 或 WAIK 或 Windows 7 DVD (包括 Diskpart, DISM 工具, ImageX, Oscdimg 工具)

- WinBuilder 的 Win7PE project (包括 BSExplorer)

- Nu2Convert (用來編輯 BSExplorer 的 bs_start.ini 等)

- 虛擬電腦, e.g. VMWare Workstation,用作測試效果

- CDImage GUI (用來配合 Oscdimg 製作 ISO),雖然 USB 不需要但虛擬電腦只支援 ISO 或 network boot

- TFTPD32、3Com PXE Server (如使用 network boot 配合虛擬電腦便需這個)

- ...?



方法就留待完成後才繼續寫吧,如果真的有機會能夠完成...



Windows PE 簡介



Windows PE 是一個超簡化版的 Windows,微軟原意只是用來部署

Windows,經 DVD (Windows Vista/7 的 setup 介面就是 Windows PE),或經

network boot (Windows Server 的 WDS 服務)。



因為是 Windows 簡化版,本來只得「命令提示字元」可以用,但坊間下載到的 PE 多是被人180度翻轉自訂,導致出現 IE、工作列/桌面、MMC 這些功能,變到與正式 Windows 接近,加上預載很多有用的救機軟體,最出名在外國有 BartPE、LiveXP、VistaPE,大中華有 NoName XPE, PE 3.0, 等等。所以 Windows PE 已經變了角色成為足以取代 Linux BootCD 作救機用途了。



如果當 Windows PE 為一般作業系統使用,有不少問題的,例如

1) 不可以照正常程序安裝軟體,只行到綠色版軟體

2) Windows PE 主要在 RAM 執行的作業系統,要有足夠記憶體否則耗盡就會掛掉 (除非啟用 pagefile)

3) 亦因為在 RAM 行,所有資料在重新開機後就 bye

4) 沒有聲音,不能作立體影像運算或加速

5) 為防用作盜版系統,Windows PE 1.x (XP 底) 都會每 24 小時重新開機,但有破解的,2.0 (Vista 底) 以上已經不會了。




歡迎用以下方式儲存或分享本文:

















Share

















Wednesday, June 3, 2009

Windows 上網疑難排解


這是我在做 helpdesk 時給客戶們製作的其中一份文件。為了快快講完電話,不讓一位同事「罵」將時間用在指導客人,不過他一樣會罵我浪費時間製作教學。為甚麼?因為我同時主力做維修的,沒太多餘暇。

以下將介紹幾個 Windows 上網的問題排解方法,因為很多時問題都非由硬體原因造成的。

請注意:如果只是 Internet Explorer 不能運作而其它網絡應用(如 MSN) 仍能使用,請依這次序排解:1→5→6→7→8→9→2→3→4。

方法1... 不妨先試試 Windows 的「系統還原」

如果問題是數天前才出現,Windows內建的「系統還原」還原點是可以涵蓋的,不妨還原到出事前的日期(還原點)。這是對任何軟體問題最快最容易的解決方法。

「系統還原」可在這裡找:開始 > 所有程式 > 附屬應用程式 > 系統工具

系統還原, Windows XP

其實「系統還原」是很好用和重要的,可惜很多 user 用 all-in-one 的老番 Windows (e.g. SuperXP, AutoXP, TigerXP...) 它們大多都會預先優化系統,而優化之一就是為了節省空間和資源而停用「系統還原」。



方法2... 以「裝置管理員」查看網絡卡的狀態

到「開始」 > 在「我的電腦」按滑鼠右鍵 > 管理:

到「裝置管理員」查看「網絡介面卡」是否運作正常(即沒有「!」或「?」或「X」符號在旁)。

裝置管理員, Windows XP

l 如果有「!」符號,那可能是裝置有問題或其驅動程式問題,可以在裝置上按右鍵,選內容,看其錯誤代碼。

(代碼
說明: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310123)。



預到這情況可以試試重新安裝或更新網卡驅動程式 (請看下面方法二介紹)

l 如果有X」,只需按滑鼠右鍵,「啟用」網卡即可。

l 如果有「?」或者見不到網絡介面卡,試看看會否是在「其它裝置」內,如果是,則要替其裝上驅動程式。 (請看下面方法二)

方法3... 更新或重新安裝網路卡驅動稱程式

先介紹較簡單的方法

注意下列步驟會還原已經設定好的靜態 IP 或 DNS 設定(如有)

到「開始」>「執行」

輸入 cmd /c del "%systemroot%\inf\*.pnf"

回到「裝置管理員」,在網卡上按滑鼠右鍵,選「解除安裝」

再按「執行」 > 「硬體變更掃瞄」

然後網卡便會自動重新安裝。

如仍有感嘆號未能解決,驅動程式 (.inf .sys 檔案) 損毀也是可能原因,那便需要由光碟重裝或更新網卡驅動程式(建議),這方法較複雜,如下:

首先到電腦或主機板廠商網頁的「下載」版面找出電腦或主機板型號,然後下載其最新的網卡驅動程式。

下載後請將 .zip 檔案解壓到某個資料夾,例如「C:\Driver\LAN」。然後回到「裝置管理員」,在網卡上按滑鼠右鍵,選「更新驅動程式」

選「從清單或特定位置安裝」

選擇解壓後的驅動程式路徑,例如「C:\Driver\LAN」,然後繼續完成即可。

方法4... 重設 Windows 網絡元件

有時會因為所裝的(惡意)程式與 Windows 網絡元件發生衝突而導致問題,使用以下方法介紹的指令可以還原 Windows 網絡元件至原廠設定。

請注意,下面的 netsh int reset 命令會還原已經設定好的靜態 IP 或 DNS 設定(如有)

執行 netsh winsock reset 命令後,存取或監視網際網路的程式 (如防毒軟體、防火牆或Proxy 用戶端) 可能會受到負面的影響。如果執行這個解決方案後,有程式變成無法正常運作,請使用系統還原(文章最頂)或重新安裝該程式以還原其功能。

以下方法不適用於 Windows XP SP1 或以前的 Windows 版本。

讓我們開始。如果使用 Windows XP,到「開始」> 「執行」 > 輸入 cmd,按「確定」以打開 Command Prompt

輸入以下,然後重新開機

l netsh int ip reset resetlog.log

按「Enter

l netsh winsock reset

按「Enter

微軟專家說如果這連方法(和系統還原)都不行 Windows 很大機會需要重新安裝了。

方法5... 還原 Internet Explorer(IE) 的設定

如果只是 IE 看不到網頁,但其它網絡應用例如 MSN 仍能運作的話,試試還原 IE 至出廠狀態。

注意這樣會還原IE 設定至出廠時的設定,包括工具列、連線設定等都會停用。如需要,請在稍後時間啟用該些設定(「我的最愛」則不受影響)。

開啟 IE,前往「工具」> 「網際網絡選項」:

到「進階」> 按「重設」> 然後按「確定」離開:

但以上方法只適用於 IE 78,如果仍在使用 IE 6,以上方法仍未夠的;可以試試重新安裝 IE方法如下:

開啟「檔案總管」,在網址列輸入「%systemroot%\inf,找出 ie.inf 然後右擊,選「安裝」。

然後請準備 Windows XP CD,瀏覽到其 i386 資料夾內的 IEXPLORE.EX_ 檔案。



但這個方法(對於 Internet Explorer 6)並不會清除 Cookies 等或停用 BHO(例如工具列),所以需要自行停用

開啟 IE,前往「工具」> 「網際網絡選項」 >「一般」,執行「刪除 Cookies」、「刪除檔案」和「清除檔案

然後到「進階」版面,選啟用第三方瀏覽器延伸 (需要重新啟動)核取方塊。(完成後請重新啟動 Internet Explorer)

(節錄自http://support.microsoft.com/kb/298931)

方法6.... 停用防毒軟體、防火牆

另一個常見的瀏覽網頁失敗問題出於防毒和防火場軟體 (Internet Security - antivirus with firewall),試試停用然後看看能否上網。(停用方法一般程式介面已有提供,如果程式失靈才嘗試解除安裝或停用其相關服務)。

方法7.... 檢查 HOST 檔案

HOST 檔案能影響一切網址轉 IP 的運作,用以下方法檢查 HOST 檔案有否被惡意程式修改:

按「開始」>「執行」,輸入「notepad %systemroot%\system32\drivers\etc\hosts」

如果只有一個「127.0.0.1 localhost」項目即正常,否則需要刪除其餘的。(起始為 # 的不計)

HOST file, Windows

方法8.... 使用別家的瀏覽器

如果是因IE損毀而導致,可試升級或重裝 IE。其實瀏覽網頁也不一定用 IE的,不妨試試Mozilla FirefoxGoogle Chrome

Google Chrome:

Google Chrome

方法9.... 掃瞄病毒

如果是惡意程式影響了,可試試掃毒,例如 Avast! Home Edition 這套有名的免費防毒軟體,安裝完成後它會排程在下一次開機登入 Windows 前完整掃瞄一次系統。重點是登入 Windows 前,因為這樣才可不讓病毒逃過被掃出。不過要小心如果中毒太深,掃瞄後會有機會入不到 Windows,所以最好有多手準備,在最壞時可能要進行 Windows XP 光碟內的「修復安裝」。

~ 完 (暫時) ~

PS: 如果使用 Windows Vista Windows 7,因 UAC 關係,要以系統管理員身份執行 cmd 和其它指令操作才可。先按左下角的 Windows logo,在 Vista / 7 的開始搜尋列內輸入 cmd,然後在出現的 cmd 項目上右擊滑鼠,選「以系統管理員身份執行」。

UAC




歡迎用以下方式儲存或分享本文:

















Share

















 

wander-sick Copyright © 2012 Fast Loading -- Powered by Blogger